查看原文
其他

硬件厂商Betwine能给慢性病管理APP带来什么启发?

2015-09-17 黄懿文 健康点healthpoint



健康点专栏作者 黄懿文

‍移动医疗从业者,三年金融投资经验


[健康点]前一阵子看了「一席」的一篇演讲,主讲人高磊,主题是“硬件创业”,他做了一个硬件产品叫做Betwine。


Betwine是「新我科技」旗下的一款产品,从创始人萌生想法到具体落实最终产品化,经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从高磊“高(高大上)冷(冷幽默)”的演讲可以看出,这位青年男子有一点点理想,有一点点闷骚。他之前做过的一些项目,无论是大学期间做的检测植物土壤湿度自动浇灌的硬件,还是给男生自慰用的自动视频快进调节硬件,这多多少少可以反映出他创业的一些“路子”——从身边人的需求着手,做硬件产品。




而Betwine这个带有一点文艺,又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甚至在业内人士看来有点“奇怪”的硬件产品,是他从父亲的慢性病中获得的灵感,并经过了多次产品原型失败才最终成功产品化的一款作品——帮助人们摆脱久坐不动的习惯。


2013年底,Betwine的第一次在点名时间上众筹,备受关注,最终筹得22万元人民币,成为了点名时间上为数不多的初次众筹超过10万元的产品之一。高磊所阐述的创意和思路大致如下:


“用户像玩游戏一样,有个虚拟人物化身,叫「新我君」,它代表着我们的身体,你观察它就如同观察自己,你善待它也如同善待自己,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玩的电子宠物一样。它会随着用户运动而运动,静止而静止。当用户久坐不动,「新我君」的血量会下降,这时产品硬件部分就会震动提醒,你该运动了。除了提醒自己,也可以关联你的朋友和家人,在手机app里,看到朋友的运动量不够,你可以提醒他,该注意健康了。“


和罗永浩在锤子手机1.0失败之后的苦逼“陈情表”不同,Betwine从一开始就在走着不紧不慢、不急不缓的路子,这很可能和智能硬件当下的困局有关。


整个智能硬件领域的风向标——Apple和Google,直到目前还在探索一款杀手级的应用:场景丰富,法律允许,价格合适。在这种语境下,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巨头并没有出手。在找不到一个明确痛点来刺激用户使用的时候,互联网领域的赢家通吃、野蛮生长的逻辑并不适用——重量级选手看好这个领域,但短期并没有标杆性的产品和融资,促使资本和资源涌入这个市场。


花费精力去摸索一个需求尚未可知的领域,向来不是巨头们所擅长的。看准一个项目,大举投入吃掉、挤掉先入者,对于从来不缺乏技术资源和资本来源的巨头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硬件产品领域的这种蒙昧状态,使得所有创业团队都像是在原野上拓荒,目标模糊,节奏缓慢,各自为营。所以也就理所当然,一个不怎么成熟的拼凑起来的团队,凭借着自己偶发的灵感,跌跌撞撞走了一年多,多多少少还有不少的回头路,走到现在却倒还成就了硬件创业领域的一家颇有点明星气质的企业,受到各路媒体的追捧。


除了硬件行业内这种蒙昧拓荒时期普遍的缓慢节奏以外,这样一支小团队能够脱颖而出,没有死在巨头脚下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像Betwine这种产品来说,出货量小意味着和罗永浩做的锤子手机动辄6万部的订货量相比,小几千部的智能硬件产品,在产品复杂度、品控良率等供应链各环节上的生产设计管理要求大大降低。


Bewine这款产品在受众狭窄,硬件产品bug不断,APP上线渠道极其有限(目前很多大的渠道都无法搜索到Betwine的APP)的现状下,仍然得到大家的关注,主要的原因在于:Betwine在软硬件结合方面做得独树一帜,打开了硬件产品数据可视化之外的另一条路径——社交。


通常按照行业“陈规”,在硬件产品的传感器采集到数据之后,怎么将这些数据利用起来,让用户觉得有用、好玩并产生粘性,成为横贯在用户体验设计师面前最为头大的难题。一条被封为圭臬的原则是:数据可视化。


通过将数据以富媒体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呈现给用户,提升UI亲和力,让用户觉得有趣好玩,激发用户补充数据形成完整性的动机,不断完善数据,产生高频的APP使用行为。要知道,对一款产品来说,用户需求为皇,使用频率为王,如何捕捉到提高用户的使用频率的功能呈现方式,始终是一个像薛定谔的猫那样,可见而不可知,琢磨不透,偶尔要凭借一点运气的奇异猜想。


在数据可视化方面,国外有很多的优秀案例作为参考:


Pulse 这款产品通利用无线网络、六个伺服马达和一根红色尼龙线,实现数据可视化




GLEIS7 ENTERTRAINMENT APP,一款德国的运动数据可视化应用



Weathertron 和 Weather app,两款天气数据可视化的应用




Step Counter app,色调很明快的一款计步应用




在硬件产品的“感知能力”有限、数据采集破碎而跳跃、无法形成“大”数据的情况下,数据的可视化是提升可用性、扎进用户使用心理的杀手锏。但目前的硬件产品同质化严重,数据可视化这条本来不是路的路,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乃至于被踏出了坑——每一个走进去的人,都再找不到走出来的办法,创新思维似乎陷入泥沼。


目前健康类的可穿戴式硬件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体外数据采集,如计步、运动情况获知,从而形成“泛运动类”的功能,另一类可以归结为“泛健康类”的数据采集,包括各种体征数据,如心率、脉率、呼吸频率、体温、热消耗量、血压、血糖和血氧、激素和BMI指数,体脂含量等。


“泛健康类”的数据传感器主要包括:用来监测体温波动的体温传感器、用来监测热量消耗、可用于血糖辅助计算和新陈代谢能力推算的热通量传感器、可用于计算BMI指数的体重计量传感器、用来推算血压,脉率等数据的脉搏波传感器、可用于心电、脑电数据采集、也可用来推算脂肪含量的生物电传感器,以及用来推算血氧含量,血流速光学传感器。


这一类的传感器正在技术的层面上迅速形成突破,从硬件基础上充实诸如智能腕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例如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Sandia实验室研发出的一款配备微型探针,可以刺入人的皮肤中,对于人体内细胞间歇液体进行测量的“体内缺水传感器”,谷歌也早在2014年就在生物传感器上取得突破,开发出利用眼泪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的隐形眼镜原型产品。



当然,许多硬件传感器技术要么仍然在路上,要么仍然躺在实验室里,在目前的同质化极其严重的可穿戴设备领域中,如果光有一套「硬件+数据可视化」的系统,那么就真的无法在满是创新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立足了。Betwine在数据可视化以外,引入了一个创新的社交功能。通过引入社交,希望将慢性病预防做成一个相互提醒、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娱乐化应用。这等于,在数据可视化以外找到了另外一个提升APP使用频率的聪明办法。




“在Betwine这款APP中,当看到线上好友的血量因为久坐不动,而不断下降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个功能‘戳’它一下进行提醒,这个提醒会通过APP端推送,也会通过手环的震动等方式来表达。”


按照福格行为模型,一个行为得以发生,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解释:动机、能力、触发。对于Betwine的做法来说,一个用户使用这款APP的根本动机就是保持身体健康,远离慢性病困扰。当然,人类除了基本功能性需求之外,也有心理上的需求,社交就是一种很强的心理需求,这解释了为什么微信将一些过时了的小游戏重新搬出来又一炮而红的原因所在——社交增加了人们玩游戏本身以外的趣味性。


福格行为模型中的第二点,所谓能力,就是有了动机之外,是否产生行为的成本过高?合理降低行为成本,在行为的有趣性和行为的困难程度两方面下功夫,可以提升用户行为的频率,和产品功能的效用。例如硬件产品的本质就是试图降低用户记录数据的难度,原本要去医院检测的数据通过一个镜片就可以完成,原本无法统计的步行距离通过「手环+GPS」的手段达成。


除此以外,这个行为模型中提到的第三点,触发,则涵盖了从APP推送、到奖品刺激等一系列的APP运营范畴内的操作空间。


可以看到,当社交功能被引入一款慢性病管理APP中的时候,一个典型的、有助于防止、改善慢性病的健康行为,如:起身活动、记录并控制血糖等,则脱离了单纯的在APP上「记录数据」行为本身,而具有了一种相互交流炫耀、竞争比赛的游戏感。


这个做法对很多试图通过「健康数据记录」等功能点吸引用户使用,甚或引入硬件的慢性病管理领域的移动医疗APP提供了一个外脑:引入社交,提升APP的活跃度。


社交系统中存在这样一个虚拟模型:任何的用户行为所产生的数据,都可以被认为是用户产生的内容(UGC)。通常,我们认为狭义上的UGC就是用户创作的文章、经验总结、评论等,比如在知乎上发布方法论,美拍上上传视频,唱吧上贡献人声作品等。但是从广义上,这个概念可以被合理地拓展。


如果说当用户在一款游戏中获得的排名、积分、道具、奖励都可以作为一种‘内容’被展示出来,从而呈现在自己的好友圈的话,那么这些排名、积分、道具、奖励难道不正是‘用户创造的内容’本身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个情怀与产品一样可以被拿出来估价拿出来卖的市场里,用户行为和内容本身之间的界限也在趋于模糊化。


这样一种‘大内容’的概念,包括了附着在在内容以外的点赞、排名、评论、奖励、数据等,这种广义上的UGC,给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打开了思路。


现在做慢性病管理的APP,要么主攻医生端,要么主攻患者端:通过找地推、做客情来做医生端;通过搭硬件、搞补贴来促进用户上传健康数据;通过加入线上免费、收费功能试图形成医患沟通。但是很多APP在产品路线中因为对用户需求想当然而被挂在某个不明智的决策上进退两难的情况不在少数,这种推出一系列功能点但找不到活跃用户的痛点,铺开来搞概念似乎多点执医、线上诊断一放开就能有用武之地的想法,颇有点大搞基建做高GDP后等经济行为自主发生一样。当然业内也不乏一些智者,在产品迭代过程中已经摆脱传统的“赶鸭子上架”,为了某些行为数据而补贴刺激某些行为的思路,反其道行之,曲线救国,通过加入一些有社交潜力的功能,打开APP的可扩展空间。


回顾硬件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其对于慢性病管理APP的借鉴作用:1.0版本着眼于数据采集,2.0版本重在数据呈现,到了目前的3.0版本主打的是一种游戏性和社交。


如果社交这条路是走得通的话,那么在慢性病管理APP在补贴之外,便形成了另外一种运营思路。当然一直有人说,除了疾病交流贴以外很难形成关于疾病的社交系统,毕竟谁愿意把自己的病情状况公布出来呢?这个质疑当然是见仁见智,上面这款糖尿病APP不就找到了一种思路吗?


当然,产品和运营,尽管说是各APP厂商的看家本领,但真要把概念落实到产品还真是有不小的难度。毕竟社交看上去这么低门槛,但基于LBS做社交出了头的,也就是陌陌等少数几家。慢性病管理也是个空间很大的市场,且看看楼上这款APP的聪明做法吧!■




窝在自家沙发,听一节有价值的课。点击图片了解公开课详细信息及报名方式。


健康点移动健康公开课 · 第一堂,「看医生三十六变」,9月17日晚7点,讲堂就在你家客厅里!


本期嘉宾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 张强

丁香园诊所负责人 杨泽方

点点医生创始人 石冰

春雨医生线下医生诊所负责人 杨靖



健康点,全球健康互联点。


www.healthpoint.cn

微信caixin-life | 微博@健康点healthpoint

财新传媒旗下创新孵化项目,投稿 | 合作请回复“来福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为什么美国医生对慢病管理补贴的“真金白银”弃之不理?》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